<rp id="nccn4"></rp>

      <rp id="nccn4"></rp>
    1. <progress id="nccn4"><track id="nccn4"><video id="nccn4"></video></track></progress>
    2. <em id="nccn4"><acronym id="nccn4"><u id="nccn4"></u></acronym></em>
      <li id="nccn4"><acronym id="nccn4"></acronym></li>

    3. <dd id="nccn4"><track id="nccn4"></track></dd>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正在閱讀:江蘇睢寧:建設百萬畝稻麥生產“四化”示范區
      首頁> 地方頻道> 科學 > 正文

      江蘇睢寧:建設百萬畝稻麥生產“四化”示范區

      來源:科技日報2022-12-09 08:42

        江蘇省睢寧縣是農業大縣,也是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縣。12月4日,科技日報記者隨同揚州大學張瑞宏教授一行來到睢寧縣李集鎮看到,由校地合作建設的睢寧縣數字化、精準化、標準化、規?;倍芳夹g裝備稻麥兩熟示范區,一期10萬畝核心區已基本建成,田間連片小麥出苗整齊、長勢喜人。

        睢寧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振宏介紹,睢寧縣在高標準糧田規劃建設上起步早起點高、農機應用率高。但多年來稻麥生產存在成本高、機具碎片化、作業精準度差以及秸稈全量還田難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稻麥高產高效,亟待通過農機農藝相融合措施,全面改變稻麥生產現狀。

        今年,睢寧縣與揚州大學深化校地合作,依托張瑞宏團隊技術裝備力量,采取產學研用結合,組建協同創新聯合體,在國內率先啟動建設百萬畝北斗技術數字化、精準化、標準化、規?;钧渻墒焓痉秴^,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轉型升級。

        張瑞宏團隊長期致力于數字化精準化機藝融合稻麥種植技術研究,在國內率先研發的北斗導航九道工序一次性作業耕播技術及成套裝備,擁有15項發明專利。近3年,在江蘇、安徽、河南、新疆等地,示范推廣已超過13萬畝。張瑞宏告訴記者,示范區稻麥種植成本平均降低約20%,減少勞動人力約30%,畝均產量提高10%—50%,畝均效益增長近400元,讓農業真正變成賺錢產業。

        李集鎮是百萬畝示范區中的核心區。該鎮人大主席鮑中強說:“我們全力做強做優農藝融合平臺載體支撐,制定出臺《李集鎮農機農藝融合建設工作指引》,組建鎮農機農藝專家智庫、鎮農機農藝產業研究院、農機農藝大學生見習基地,并正在建設北斗導航數據中心、農機跨區域耕播作業共享平臺等,全鎮吸納各類農業專業人才100余名,其中碩士博士生10名,為做強數字化農機農藝融合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p>

        梁集鎮梨園村書記劉歡介紹,該村選取1000畝作為試驗田。今年以來,梨園村創新運用北斗導航三維定位聯控,打造播前施肥、雙軸分層切削深耕勻混秸稈全量還田、開排水溝“九合一”耕播模式,有效解決了過去秸稈還田耕不深混不勻、落種深淺不一、拖拉機反復耕種等現實難題。盡管水稻生產持續受高溫、缺水等影響,經現場測算,水稻畝均產量為700公斤以上,畝均節約成本230元,產量增長近20%。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促進區域農業經濟良性發展,進一步突出試點先行,努力打造出機藝融合新樣板。其中,在睢寧縣按照一二三產協同發展思路,將通過5年的努力,全縣推廣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實現年均多增收3億—5億元,并積極參與建設智能化數字化農業裝備產業園、推動建立新型農機服務組織體系,走出一條中國式數字化農機農藝融合助力農業現代化的新路徑?!睆埲鸷瓯硎?。(本報記者 過國忠 實習生 柳鑫)

      [ 責編:邱曉琴 ]
      閱讀剩余全文(

      相關閱讀

      您此時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聞表情排行 /
      • 開心
         
        0
      • 難過
         
        0
      • 點贊
         
        0
      • 飄過
         
        0

      視覺焦點

      • 做好準備迎開學

      • 野火煙霧影響溫哥華

      獨家策劃

      推薦閱讀
      近日,白色涂裝、流線型船體、身系“敦煌飛天彩帶”的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緩緩靠泊,提前1天完成首次試航。
      2023-08-25 10:25
      我國獨立自主研發的類腦智能機器人。當前,我國在類腦智能機器人領域已經取得初步成果,科學家對人的不同腦區、器官、肌肉的神經機制進行了系統化深入研究。
      2023-08-25 10:24
      中醫認為,“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中醫認為,一天中養肺的最佳時間是清晨,這時肺臟功能最強,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能增強肺功能。
      2023-08-25 10:22
      我從小就愛聽海浪聲、聞那股海味兒。2016年,我的對蝦工廠順利在江蘇贛榆藍灣現代漁業示范園安了家。
      2023-08-25 10:21
      芬蘭科學家首次證明,聲音可在真空中傳播。
      2023-08-25 10:20
      日前,4部委聯合發布的首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明確,建設以生態健康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漁業。
      2023-08-25 10:15
      《自然》23日發表的兩篇論文報告了新的腦機接口裝置,其不僅能將大腦活動解碼為語言,而且比當前所有技術都更迅速、更準確且覆蓋詞匯量更大。
      2023-08-25 10:00
      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神經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逆境會永久性地改變大腦的功能。
      2023-08-24 10:09
      中國石油23日發布消息:我國首口萬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鉆井深度過半。
      2023-08-24 09:44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其基因組組裝對水稻育種意義重大。
      2023-08-24 09:44
      8月21日,由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3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湖北省武漢市開幕。
      2023-08-24 09:43
      以綠色低碳技術為抓手,充分釋放創新動能,助力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一定能夠為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
      2023-08-24 07:15
      張承民指出:“FRB如此短暫、強烈和明亮,科學家認為,其源頭的物質分布必須非常致密。
      2023-08-23 10:38
      聚焦提升標準實施水平,部署了優化標準供給結構、深入開展試點示范和服務體系建設、深化標準化國際合作3項任務,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標準化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2023-08-23 10:36
      1950年,中國科學院決定建立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年輕的劉瑞玉響應號召,踏上了海洋科學研究這片熱土。
      2023-08-23 10:34
      合理地運動可以提高骨密度,促進鈣質的吸收,改善關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骨鈣的流失。
      2023-08-23 10:28
      在湖北秭歸縣臍橙文旅小鎮數字化電商中心,工作人員將夏橙裝車。
      2023-08-23 10:23
      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等生態子系統的健康,是地球生態系統健康、生態服務功能正常的前提。
      2023-08-22 09:53
      現代化設施農業讓鮮花花期精準可控,完善的冷鏈物流讓千里之外的消費者48小時內就能收到從植株上新鮮切取的花束……  科技進步讓鮮花產業煥然一新。
      2023-08-22 09:52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世界首顆進入工程實施階段的高軌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陸地探測四號01星,經過4次變軌后,日前順利進入工作軌道,合成孔徑雷達天線成功展開,完成了衛星入軌初期飛控試驗主要工作。隨著該衛星的“上崗”,我國以衛星遙感、通信、導航為主體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形成。
      2023-08-22 04:00
      加載更多

      啪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rp id="nccn4"></rp>

          <rp id="nccn4"></rp>
        1. <progress id="nccn4"><track id="nccn4"><video id="nccn4"></video></track></progress>
        2. <em id="nccn4"><acronym id="nccn4"><u id="nccn4"></u></acronym></em>
          <li id="nccn4"><acronym id="nccn4"></acronym></li>

        3. <dd id="nccn4"><track id="nccn4"></track></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