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江蘇省睢寧縣是農業大縣,也是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縣。12月4日,科技日報記者隨同揚州大學張瑞宏教授一行來到睢寧縣李集鎮看到,由校地合作建設的睢寧縣數字化、精準化、標準化、規?;倍芳夹g裝備稻麥兩熟示范區,一期10萬畝核心區已基本建成,田間連片小麥出苗整齊、長勢喜人。
睢寧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振宏介紹,睢寧縣在高標準糧田規劃建設上起步早起點高、農機應用率高。但多年來稻麥生產存在成本高、機具碎片化、作業精準度差以及秸稈全量還田難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稻麥高產高效,亟待通過農機農藝相融合措施,全面改變稻麥生產現狀。
今年,睢寧縣與揚州大學深化校地合作,依托張瑞宏團隊技術裝備力量,采取產學研用結合,組建協同創新聯合體,在國內率先啟動建設百萬畝北斗技術數字化、精準化、標準化、規?;钧渻墒焓痉秴^,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轉型升級。
張瑞宏團隊長期致力于數字化精準化機藝融合稻麥種植技術研究,在國內率先研發的北斗導航九道工序一次性作業耕播技術及成套裝備,擁有15項發明專利。近3年,在江蘇、安徽、河南、新疆等地,示范推廣已超過13萬畝。張瑞宏告訴記者,示范區稻麥種植成本平均降低約20%,減少勞動人力約30%,畝均產量提高10%—50%,畝均效益增長近400元,讓農業真正變成賺錢產業。
李集鎮是百萬畝示范區中的核心區。該鎮人大主席鮑中強說:“我們全力做強做優農藝融合平臺載體支撐,制定出臺《李集鎮農機農藝融合建設工作指引》,組建鎮農機農藝專家智庫、鎮農機農藝產業研究院、農機農藝大學生見習基地,并正在建設北斗導航數據中心、農機跨區域耕播作業共享平臺等,全鎮吸納各類農業專業人才100余名,其中碩士博士生10名,為做強數字化農機農藝融合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p>
梁集鎮梨園村書記劉歡介紹,該村選取1000畝作為試驗田。今年以來,梨園村創新運用北斗導航三維定位聯控,打造播前施肥、雙軸分層切削深耕勻混秸稈全量還田、開排水溝“九合一”耕播模式,有效解決了過去秸稈還田耕不深混不勻、落種深淺不一、拖拉機反復耕種等現實難題。盡管水稻生產持續受高溫、缺水等影響,經現場測算,水稻畝均產量為700公斤以上,畝均節約成本230元,產量增長近20%。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促進區域農業經濟良性發展,進一步突出試點先行,努力打造出機藝融合新樣板。其中,在睢寧縣按照一二三產協同發展思路,將通過5年的努力,全縣推廣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實現年均多增收3億—5億元,并積極參與建設智能化數字化農業裝備產業園、推動建立新型農機服務組織體系,走出一條中國式數字化農機農藝融合助力農業現代化的新路徑?!睆埲鸷瓯硎?。(本報記者 過國忠 實習生 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