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剛剛過去的這個秋天,一個名叫“寧蘆1號”的蘆竹新品種驚艷了寧夏人——其新材料及組織培養快繁技術以220萬元金額成功轉讓,刷新寧夏農業領域單項科技成果轉化金額最高紀錄。
“寧蘆1號”賣出好價錢,是寧夏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結出的碩果。
2020年5月、2021年12月,科技部等九部門、寧夏科技廳等十部門分別印發《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分領域選擇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開展試點。
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離不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從國家到寧夏,都在鉚力破解科技成果“變現難”。
寧夏農林科學院固原分院買自珍研究員開展田間調查工作寧夏農林科學院供圖
完善制度 推出“1234”流程
“科技成果只有轉化才能真正實現創造價值?!备母锿七M會上,寧夏農林科學院院長劉常青的話擲地有聲。
作為自治區兩家試點單位之一,寧夏農林科學院在實踐探索中轉思路、建機制、強服務,賦權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今年伊始,該院迅速成立由院長任組長,院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果轉化處、科研處、計財處等相關處室負責人為成員的賦權工作領導小組,高標準推進賦權改革試點工作。
這需要加強頂層設計。
“我們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借鑒外省成功經驗,結合院內工作實際,制定出臺了《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眲⒊G喔嬖V記者。
圍繞成果評價、認定、賦權流程、權屬變更等重點環節,該院悉心設計了文本及配套制度,明確賦權成果類型及轉化方式,在枸杞、生物農藥、釀酒葡萄等領域探索建立以技術入股為主要方式的成果轉化新機制。
強化激勵引導的“1234”賦權流程,應運而生。
簡言之,就是以一項成果完成人(團隊)為主體提出賦權申請,提交院賦權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和院黨組會議研究審批后,在院門戶網站、院機關和申請人所在單位三級進行公示,無異議后簽署備案《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方案》《負面清單閱知承諾函》等四項文本。
舉一綱而萬目張,流程明確,工作開展就有了強力保障。
在緊鑼密鼓推出賦權流程的同時,寧夏農林科學院研究建立了賦權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機制和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把成果轉化收益的80%獎勵給科技成果完成人,讓創新全過程參與者分享更多創新紅利。
改革方案落地見效,需要疾風驟雨,也需要春風化雨。明確職務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的寧夏農林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駛上“快車道”。
2022年,寧夏農林科學院賦權轉化新品種、新技術76項,合同總金額790.35萬元,是歷年最高金額的1.5倍;其中“寧蘆1號”轉讓220萬元,是歷年最高金額的2.75倍?!半p創”年度和單項歷史新高,被寧夏科技廳作為典型案例報送科技部。
強化引導 試點改革風生水起
另一家試點單位寧夏大學,始終堅持賦予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最大的決定自主權,早在2017年就出臺了《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辦法(試行)》。
科研成果是否轉化、轉化給誰,實際工作中,寧夏大學科研人員完全可以自主決定,并允許與技術需求方進行對接洽談。為鼓勵科研人員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在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后,該校將轉化收益的85%直接獎勵給成果完成人。
此次寧夏大學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便是之前的“延伸版”。
該校成立了科學技術研究院成果轉化與獎勵辦公室,大力整合相關資源,建立了全??蒲谐晒芾碇R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運營和服務全鏈條的工作體系;通過科技成果的收集、匯總、評估等工作開展,搭建起成果供給源與企業需求源之間的橋梁。
“我們還組建了寧夏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痹撔?茖W技術研究院成果轉化與獎勵辦公室主任張龍介紹,寧夏大學通過搭建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等平臺,深度對接寧夏技術市場、寧夏技術轉移研究院等社會化技術轉移機構,打通了轉化最后一公里。
以前不想轉、不敢轉,現在積極轉、主動轉。通過多措并舉,寧夏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實現重大突破。
截至目前,該校已完成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5項,累計簽約轉化金額1387.7萬元。其中李廣宇團隊“化學工程與技術”雙一流學科建設重要成果之一“煤及危險廢物高溫熱轉化氣化系列專利”,以專利權及專利申請權轉讓的形式成功轉化給(北京)環球潤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約總金額達1100萬元,實現該??萍汲晒D化項目單筆交易簽約金額千萬級突破。
誠然,高??蒲嘘犖殚L期以來在成果轉化方面的問題仍然存在。張龍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學校多數科技成果仍是實驗室成果,技術成熟度不高,客觀上阻礙了成果轉化向縱深推進。
“另外,成果轉化隊伍與機構建設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既懂科技創新規律,又懂市場商務實踐,且懂法規制度的專業人才稀缺;企業對新技術落地積極性不高,這都打擊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影響了科技成果落地?!睆堼堉赋?。
打通堵點 利好信號持續釋放
“切實松綁最關鍵!只有賦予科研人員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科研經費自主支配權、組建團隊用人權,他們才能心無旁騖搞研究,聚精會神鉆技術?!睂幭霓r林科學院黨組書記羅成虎一語中的。
科研人員的獲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增強了,繼而研發帶動產業、產業反哺研發,形成良性循環。
12月14日,寧夏公布2021年度科技進步獎獲獎名單。寧夏農林科學院獲自治區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6項,囊括所有獎項的15%。
寧夏農林科學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楊建國對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深表贊同:“這次我們的科技成果‘寧蘆1號’以創紀錄的價格進行轉化,不僅表明成果受到企業認可,更是科技工作者價值的體現?!?/p>
讓科研人員放開手腳謀轉化,寧夏全力打通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堵點,賦權改革工作井然有序鋪開。
寧夏科技廳會同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改委、教育廳等部門,建立了聯動推進機制,及時發現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研究支持改革試點的政策措施,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進行。
“我們力爭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提供堅強科技支撐?!睂幭目萍紡d成果轉化與科技服務處處長馬俊理表示。
利好信號持續釋放。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第二十一條提出要完善知識、技術、數據要素配置機制,再次明確“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完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加大科研單位改革力度,支持科研事業單位試行更靈活的崗位、薪酬等管理制度”。
在羅成虎看來,這將為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安上“加速器”。畢竟,站在改革另一端的永遠都是產業發展、群眾受益。(本報記者 王迎霞 通訊員 閆 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