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12月20日,2022青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周(以下簡稱人才周)暨第二十二屆中國青島藍色經濟國際人才暨產學研合作洽談會(以下簡稱藍洽會)拉開帷幕。
以“聚才聚力、創贏未來”為主題的“人才周”“藍洽會”,聚焦智能家電、海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精密儀器儀表等青島市24條重點產業鏈,設“招才引智、創新創業、平臺賦能、峰會論壇、人才賽事等”六大板塊,共30余項活動,搭建起更高層次對外開放、交流合作的平臺,更好地實現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的“四鏈”融合發展。
這是青島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強人才國際交流的創新之舉。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劉傳華說:“當前,青島市正處于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上合示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家戰略交疊期,創新搭建‘聚才聚力’綜合平臺,優化人才發展生態,推行‘一站式、市場化、無感化、定制化、國際化’‘一式四化’人才服務新模式,加快匯聚更多優質‘城市合伙人’和創新創業要素,以人才引領產業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p>
聚焦產才融合新模式
“在青島高新區創辦公司至今一年多來,我們自主研發的‘光伏儲能系統’項目成果主要為海外客戶提供用戶和工商業儲能系統解決方案。目前,已在中東、東南亞和非洲等市場布局?!鼻鄭u藍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立霜高興地說,“這離不開青島高新區為企業提供創業資金等很多政策方面的扶持?!?/p>
“產業集聚人才、人才引領產業”。2022“人才周”“藍洽會”為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注入人才新勢能,助力青島實體經濟和海洋城市高質量發展。劉傳華介紹,圍繞“產業鏈+人才鏈”融合發展思路,舉辦“2022國際計算智能論壇”;發布啟動青島市“揭榜掛帥”數智對接平臺2.0版,設立“需求榜單”“成果榜單”,解決供給與市場需求不對稱難題;與武漢大學、天津大學等共建“雙一流”高校校友聯盟,搭建“高校校友朋友圈”“創新創業生態圈”;開展“云聘馬拉松”直播帶崗活動,打造集人才招聘、政策宣傳、企業展示、城市推介“四位一體”的沉浸式招聘場景,從云端向青年人才發出邀請。
在青島,“雙創”人才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550余家,有效豐富了青島的人才、技術、智力要素供給。24條產業鏈的100家企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汽車產業、數字經濟等關鍵領域。
跑出“以賽引才”新賽道
前不久,青島天仁微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完成工商信息變更,新增前海母基金、深創投、山東財金等股東。7年前來青島創業的冀然博士自豪地說:“我們專注于納米壓印設備與全套解決方案的研發與產業化,今年5月總投資約2.5億元的‘天仁微納’總部項目在青島未來科技產業園區奠基,進入了新發展階段,這得益于青島市為‘雙創’人才量身打造的多層次‘雙創’賽事?!?/p>
“通過以賽引才、以賽選才、以賽聚才的形式,青島發揮創新創業大賽杠桿效應,面向高層次人才發出‘英雄帖’‘召集令’?!眲魅A表示,青島市為重點項目大賽提供定制服務,首次認定100個市級重點招才引智項目,建立“項目吹哨、專員報道”機制,提供“幫辦代辦、快辦特辦”服務,已為創建國家高端智能家電制造業創新中心、海信產值倍增計劃等重點項目制定專項支持政策19項,提供重點項目專員幫辦代辦服務568人次,協同項目招引人才6.6萬余人。
“新銳青島”系列大賽三年來,有67個“雙創”項目已經落戶,總投資額3.97億元,遴選出的“智能無人倉整體解決方案”等26個項目已與企業達成合作,并投入量化生產。
賦能人才發展全鏈條
許多人才在辦理各種事項時,或多或少遇到因為流程繁瑣、材料復雜等問題影響辦事效率、降低服務好感。
如何破解這些難題?劉傳華介紹,青島創新打造網上辦事大廳,推行人才服務“網上辦”“移動辦”和關聯事項“一事全辦”。目前,61個事項實行“一網通辦”,30個事項實行“移動辦”,今年已服務用人主體近3.1萬家、50多萬人次。
“為解決人才服務事項窗口太多、事項分散的問題,創新打造了‘人才服務一件事’聯辦平臺,實行‘一口進、一并辦、一網通’,實現減材料47%、減時間80%?!鼻鄭u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董海波說,為實現與人才的“雙向奔赴”,青島市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營造人才安心立業的最優生態,編制發布了“一站式”人才服務清單,建立“第一響應人”機制、“一口受理、并聯辦理、閉環管理”運行機制和“區市和行業人才服務責任考核機制”,全市“雙創”人才服務需求即時受理率、按時辦結率均達到100%。(本報記者 王健高 實習記者 宋迎迎 通 訊 員 解春慧 王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