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記者日前在內蒙古包頭稀土研究院的稀土新材料中試基地采訪時看到,高純稀土金屬靶材中試產線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該中試產線僅有15名技術、生產人員,占地不足百平方米。但其生產的高純稀土金屬靶材卻同時具備可實現屏幕折疊和低能耗、提高屏幕分辨率和飽和度的產品特性,受到了眾多手機、智能電視廠商的追捧,一條中試產線就可實現年銷售額千萬元。
從技術發明到應用、中試放大、批量生產,需要長時間的反復驗證和大量的資金投入,“達爾文死?!敝傅木褪沁@個科研機構和企業都不愿觸碰的中間地帶。
經過幾十年研發沉淀和科研人員的不斷探索創新,包頭市積累了大量的關鍵技術和科研成果亟待轉化落地。我國稀土行業第一個新材料中試基地應運而生,旨在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長期難題,跨越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之間的巨大鴻溝。
“我們有許多寶貴的科研成果和解決行業難題的關鍵技術,中試基地就是助力實驗室技術落地的孵化器和培養皿。我們也朝著這一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成果轉化工作,多培育‘高新尖特’產品,技術向產業端延伸,進一步提升稀土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敝性嚮馗叨蒜S鐵硼磁材研發項目負責人李泉說。
自成立之初,稀土新材料中試基地積極為科研人員“減負”,出臺《稀土院科技開發管理辦法》《稀土院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等管理辦法,形成一系列“科研成果轉化手冊”,將科研與生產分開,摘掉科研人員頭上的經濟指標,讓他們輕裝上陣做好稀土前沿研究,也讓生產技術人員心無旁騖做好工藝、產線升級,加快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
截至目前,稀土新材料中試基地已建立起高純稀土金屬靶材、稀土合金材料、PVC稀土復合穩定劑、稀土磁性材料4條中試產線,形成先進完善的生產、測試裝備條件,解決了一批稀土新材料產業化和應用技術難題,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技術領先、面向社會開放的稀土中試平臺,多項科技成果、產品達先進水平。(本報記者 張景陽 通訊員 李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