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nccn4"></rp>

      <rp id="nccn4"></rp>
    1. <progress id="nccn4"><track id="nccn4"><video id="nccn4"></video></track></progress>
    2. <em id="nccn4"><acronym id="nccn4"><u id="nccn4"></u></acronym></em>
      <li id="nccn4"><acronym id="nccn4"></acronym></li>

    3. <dd id="nccn4"><track id="nccn4"></track></dd>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正在閱讀:武漢加快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
      首頁> 地方頻道> 科學 > 正文

      武漢加快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

      來源:湖北日報2023-03-31 08:52

        2月20日,武漢光谷公布2023年大科學裝置建設計劃,一年內建成運行2個、開工建設3個、立項實施2個。與此同時,光谷新型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上榜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這是武漢市發力科技創新的縮影。

        武漢是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擁有高校90所、在校大學生近130萬人。去年4月,武漢獲批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為國家批準建設的第五個科技創新中心。

        勇擔使命,武漢在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中當先鋒打頭陣,憑借雄厚實力,推進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努力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眼下,隨著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建設,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選擇與武漢“雙向奔赴”,一個創新涌動的新時代英雄城市,正闊步走來。

        戰略科技力量矩陣加速形成

        早春三月,位于東湖高新區東部的湖北東湖科學城工地,施工建設如火如荼。在科學城核心區——光谷科學島,科創中心一期項目主樓已建至10層。這是東湖科學城核心區第一個重點落地綜合體項目,未來將承載大科學裝置預研平臺、集聚新型研發機構,推動戰略科技力量矩陣加速形成。

        東湖科學城,是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載體?!?023年武漢市科技創新工作要點》提出,推動東湖科學城建設加力提速。加強與武漢新城規劃銜接,推進光谷科學島骨干路網成形。啟動武漢新城中心片區科學社區、科學論壇等十大亮點項目,推進中心片區科創地標整體亮相和科創功能全面搭建。

        眼下,隨著武漢市2023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陸續開工,東湖科學城一批科創平臺及創新項目穩步推進,脈沖強磁場大科學裝置優化提升項目啟動建設,五大湖北實驗室實體化運行……

        舉全市之力推進科創中心建設,武漢市表示,將高標準建設東湖科學城,加快推進精密中立測量、作物表型組學等國家科技技術設施建設,助力7個湖北實驗室建設,爭創光電子國家實驗室和更多國家級平臺,力爭在集成電路、軟件信息、網絡安全、北斗、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領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到2025年基本建成東湖科學城主體框架,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科學城。

        做好科技創新“后半篇文章”

        再增3家重點中試平臺。3月29日下午,武漢舉行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人福醫院創新藥和高端制劑中試平臺、華星光電新型顯示中試平臺等啟動建設,這是該市今年啟動的第二批重點中試平臺,將加快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中試是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必經之路,是技術轉換資本的前提,很大程度上決定科技成果能否真正投入市場。由于投資大、風險高、收益慢、不確定因素多,導致高校、科研院所不愿做,中小企業做不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武漢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

        “武漢和先進城市科創水平的差距,主要不在原始創新能力的差距,而在于產業發展的差距和承接轉化的差距?!蔽錆h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武漢必須做好科技創新“后半篇文章”,著力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和產業化。

        據悉,圍繞打通“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集聚”轉化鏈條,武漢將圍繞系統推進中試平臺建設,打造支撐中部、輻射全國的中試服務及概念驗證高地,加快推進以中試平臺為主的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化建設。今年計劃新增備案50個、提升功能20個、重點新建10個市級中試平臺,培育認定10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此外,更好發揮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作用,以市場化機制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持續選派科技成果轉化聯絡員入駐高校院所開展常態化供需對接,完善創新街區、創新園區、創新樓宇等科技成果轉化載體,推動更多成果實現就地轉化。

        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不久前,位于武漢理工大學科學園的“半導體熱電芯片項目”順利完成中試。這一平臺功耗低于國際行業水平的30%,項目甫一啟動,就獲得國內知名光模塊廠家的批量訂單。

        “投早、投小,城市對成果轉化早期就給予重點關注支持?!表椖繄F隊負責人、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科首席教授唐新峰介紹,得益于市區兩級財政2000萬元的經費及相關補貼,國內第一個“半導體熱電芯片中試平臺”順利落地,眼下,這一中試平臺芯片年產可達50萬片。

        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武漢市表示,未來還將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放大帶動作用,進一步壯大武漢產業基金規模,引進培育各類天使基金、創投基金、產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2023年,武漢市將以‘揭榜掛帥’的方式實施10個科技重大專項,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單個項目最高支持3000萬元?!蔽錆h市科技局介紹,擬攻關領域初步確定為新型顯示、特種光纖、航天動力系統、5G+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動物疫苗、生物工程、碳中和十個方面,由科技企業和高校院所組成的創新聯合體“掛帥”揭榜。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謝慧敏)

      [ 責編:邱曉琴 ]
      閱讀剩余全文(

      相關閱讀

      您此時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聞表情排行 /
      • 開心
         
        0
      • 難過
         
        0
      • 點贊
         
        0
      • 飄過
         
        0

      視覺焦點

      • 多彩假日生活

      • 壩上農耕忙

      獨家策劃

      推薦閱讀
      論壇以“服務現代政府治理體系 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領航數字經濟發展”為主題,以數字城市建設為著力點
      2023-04-29 09:11
      4月26日,在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云生態大會數字政務與數字社會論壇上,由中國電信、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光明網聯合編寫的《5G融媒體應用研究報告(2022)》(以下簡稱《研究報告》)正式發布。
      2023-04-28 15:13
      杭州亞運會將著力打造“智能亞運”金名片,進一步完善以賽事綜合指揮大屏和參賽端“杭州亞運行”、觀賽端“智能亞運一站通”、辦賽端“亞運釘”組成的“一屏三端”數字化服務體系。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上線亞運會碳中和數據管理平臺,基本完成亞運場館建設階段碳排放核算。
      2023-04-28 09:11
      1960年11月5日9點02分,一聲轟鳴刺破戈壁的寧靜,我國第一枚國產近程導彈“東風一號”從西北大漠導彈靶場沖天而起。導彈飛行7分31秒后,準確命中554公里外的目標,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從這一天起,中國徹底結束了沒有導彈的歷史。
      2023-04-28 09:36
      中國科協、科技部日前聯合發布通知,決定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2023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以實際行動增強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豪感、獲得感、認同感。
      2023-04-28 09:19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日益發展,智能交互、情感計算、知識交互等數字人技術逐漸成熟,數字人技術已成為數字化應用新風口。
      2023-04-28 09:17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董萬成在27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能源消費持續回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扎實推進,一季度,我國新能源發電量實現兩位數增長。
      2023-04-28 09:12
      以“數字賦能 全民共享”為主題,2023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27日在福州舉行的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上啟動。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關部門將同期舉辦本地區2023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活動。
      2023-04-27 17:09
      研究人員表示,新型凝膠似乎觸發了小鼠身體在對抗膠質母細胞瘤時難以自行激活的免疫反應。
      2023-04-27 09:43
      為使離子變得非常冷,海勒茲團隊用激光照射離子,使其失去足夠的能量,變得幾乎和絕對零度一樣冷。
      2023-04-27 09:42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 李侗曾:目前咱們存在感染風險比較高的,還是之前沒有陽過,沒有感染過的,以及沒有完成疫苗接種的人群,因為他們的相對抗體水平會比較低,感染風險會比較高。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 李侗曾:一般在戶外,我們這個空氣流通比較好,都沒有問題,尤其咱們要照相、活動都不用戴口罩,這個沒有問題。
      2023-04-28 09:14
      以“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的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將于27日在福建福州拉開帷幕。
      2023-04-27 09:39
      這些技術極大擴展了可用于古DNA研究的樣本范圍,將有力推動人類學、進化遺傳學與群體遺傳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
      2023-04-27 09:30
      在伽馬暴09A最亮的階段,“慧眼”衛星和“極目”C星恰好處在能觀測到它的軌道位置和工作狀態。
      2023-04-27 09:28
      平臺主要面向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科研類用戶,針對遙感應用研究,提供海量的遙感數據、豐富的算法工具、充沛的計算資源,形成便捷接入的“云”科研環境,打造協同高效的科研生態鏈。
      2023-04-26 07:45
      在“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畫上句號后,我們的探月步伐跨入一個新階段——建設月球科研站。
      2023-04-26 07:44
      當日,來自長江天鵝洲故道的4頭遷地保護長江江豚分批順利放歸進入長江干流新螺和石首江段。當日,來自長江天鵝洲故道的4頭遷地保護長江江豚分批順利放歸進入長江干流新螺和石首江段。
      2023-04-26 09:46
      我國自主研制的地效翼船信天翁-4。張勇攝  4月22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某試驗基地了解到,我國地效翼船再獲重大突破。該中心科研團隊不斷打磨地效翼船實用化設計技術,對地效翼船氣動力技術、耐波性技術、實用化技術進行深度挖掘,并在結構外載荷優化、先進復合材料應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
      2023-04-26 09:45
      美國天文學家使用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發現了近300億光年外的史上最遙遠星系團。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觀測到星系團的7個星系,但科學家一直不知道它們離我們有多遠,也不知道它們是否真的結合在一起。
      2023-04-26 09:54
      青藏高原廣袤的草原上,生活著一種像鼠又像兔的動物——高原鼠兔。先跟大家分享一段網友的自然體驗經歷:在8月青藏高原最美的季節,小趙和朋友結伴來到青海三江源進行自然體驗。從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官網上看,高原鼠兔種群數量呈下降的趨勢,已被列入易危物種。
      2023-04-26 09:24
      加載更多
      啪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rp id="nccn4"></rp>

          <rp id="nccn4"></rp>
        1. <progress id="nccn4"><track id="nccn4"><video id="nccn4"></video></track></progress>
        2. <em id="nccn4"><acronym id="nccn4"><u id="nccn4"></u></acronym></em>
          <li id="nccn4"><acronym id="nccn4"></acronym></li>

        3. <dd id="nccn4"><track id="nccn4"></track></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