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講述人:寧夏石嘴山市水務局派駐平羅縣陶樂鎮施家臺子村第一書記 李天保
清楚地記得駐村第一天,我迎著初升的太陽驅車一路向東,心里既興奮又忐忑,年近六旬的我,很期待能在基層農村發揮余熱。雖然陶樂鎮是我的家鄉,但是畢竟離開十幾年了,還是擔心這方既熟悉又陌生的水土讓我“不服”。到平羅縣陶樂鎮施家臺子村后,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沉下身子邁開腿”,于是開始了挨家挨戶的走訪。
李天保(右)和村民徐虎財(左)在地里看小麥長勢
“王家5口人、羅家3頭羊、施家6畝地……”這些簡簡單單的情況成了我工作簿里的“第一章”。我把村里的一點一滴記在本上,也記在心里,很快我這個“新書記”就成了村里的“老熟人”,家長里短的,大家都喜歡找我說說。
剛到村上的時候,我發現經常有村民家門口貼著水費催繳通知單,便到村民家中一探究竟?!袄顣?,不是咱們耍賴不交錢,你說這管道到處漏水,水費高得不正常,我們這老兩口一個月不可能用那么多水嘛!”“自來水三天兩頭停,這冤枉錢誰愛交誰交,我家不交”……看來,這事兒沒那么簡單。
隨后,我聯系了自來水公司,多方走訪,實地求證之后,發現問題的主要矛盾點在于村里的自來水管道嚴重老化,跑冒滴漏現象嚴重,不僅影響村民正常用水,水費分攤不均也讓收繳成了大難題,村里想改造管道,苦于沒有資金,遲遲不見動靜。
那段時間,我白天多方奔走,去企業拉投資,但一次次被拒絕。晚上回來,在村部辦公室,我打電話給認識的領導、同事、企業老板,經常打到手機發燙,最終,平羅水投公司答應投資130萬元,為村里六、七隊165戶429名群眾進行自來水管道改造。改造完成后,不但吃水難解決了,智能遠傳水表實現了數據實時上傳,線上繳費極大方便了群眾,一戶一表還減少了村民間的矛盾。家家門口的催繳單沒有了,村民們一見我就說,“書記,你可是給我們解決了老大難的問題呀?!?/p>
水的問題解決了,可很多新的問題還躺在我的“工作簿”上呢。很多村民和我反映,“村里很多土路一下雨坑坑洼洼的,曬場上機械堆得亂七八糟,環境一點也不好?!蔽蚁聸Q心整治環境,剛開始動員大家,幾乎沒人愿意干,我每天扛著掃帚去巷道里清掃,一個人清理曬場堆放的廢舊機械,中午也不回家,幾天下來手都磨出了血泡。有人勸我說,“堆了十來年了,你浪費這精力干啥?!钡也恍?,越是遺留的問題越要解決,看著我這股子“犟”勁,村書記動員了幾名黨員來幫我。慢慢看著村里有了改變,大家都主動參與進來,除雜草、砌護小農渠、硬化巷道土路、鋪設人行道、安裝路燈等,我們帶領114戶農戶逐家逐戶進行人居環境整治,村民居住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我深知村民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自己的“錢袋子”能不能鼓起來。施家臺子村多年來無支柱產業、村黨組織發展集體經濟的思路不寬,我主動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走出去”觀摩學習,開拓思路眼界,回來后我們結合村情實際探索有效發展路徑,最終決定依據自身優勢發展肉羊養殖。從爭取項目資金,建設集中養殖園區到引導村里養殖戶“出戶入園”,每一件小事都列進了我的“工作簿”??粗B殖園區建設項目如火如荼進行,村集體經濟發展有了著落,我的干勁更足了。
都說壯大村集體經濟要“多條腿走路”,我瞅準了村集體名下閑置土地資源,決定把它們盤活。石嘴山市公路管理局在村上有個道班,常年閑置。我開始到自治區交通廳、石嘴山市交通局、石嘴山市公路管理局積極申請,但因道班屬于國有資產,之前也無此先例,申請移交工作成了持久戰。2022年7月,陶樂鎮政府發文將申請上報石嘴山市公路管理分中心,中間經自治區和石嘴山市相關部門研究批復,前后用了6個多月時間,道班才成功移交村集體使用。我們又整合周邊村集體閑置土地50畝,建設草畜加工項目,利用244國道沿線區位優勢,培育發展草畜一體化產業,村集體增收有了新盼頭。
隨著“工作簿”里的任務一項項地完成,問題一項項解決,村里的環境美了,村民們“錢袋子”也鼓了。道阻且長,我將繼續把“工作簿”一章一章地記下去,讓“問題清單”變成村民們的“幸福清單”。(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文攀 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