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大眾網記者 于雅雯 濟南報道
“數據底座更穩,服務效率更快,主動獲客能力更強?!痹谡劦缴綎|農擔三年數字化轉型成效時,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陳祥志總結道。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從2020年開始,山東農擔錨定“數字化轉型”目標,研發“魯擔智慧服務平臺”,首創“24小時不打烊”的客戶直通平臺,高標準建設山東涉農e張網……三年來,山東農擔始終堅持以大數據為杠桿,撬動金融機構為“三農”服務。
數據底座更穩
2020年,山東農擔成立了魯擔數科大數據公司,提出了“優化存量、穩擴增量、嚴控風險、推動增信平臺建設、加快數字化轉型”的工作要求,自此公司開始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目前,公司已建立起具有全國領先水平的擔保大數據中心,開發出20多個業務管理子系統,其中功能模塊1400多個。
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切入,緊緊抓住“數據”這一核心生產要素,山東農擔圍繞涉農數據生成、加工、利用機制統籌布局,高標準建設全省涉農e張網,以數據要素為驅動,發揮財政金融協同支農作用,撬動更多金融活水澆灌“三農”。截至目前,山東涉農e張網已匯聚19億條涉農數據、覆蓋2500萬個涉農經營主體,是山東省最具權威性的涉農大數據平臺。
據介紹,山東農擔已經接入了省農業農村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畜牧獸醫局等多個省直部門的政務數據,打通了省聯社、省農行、省工行等主要合作銀行的信貸數據,接入了中銀保信、匯法網等10多家第三方數據源,同時,聯通高青縣黑牛智慧管家、招遠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煙臺蘋果大數據、濰坊寒亭產權交易等區域涉農平臺,匯聚山東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和交易信息,是目前全國農擔體系和省屬企業里,擁有涉農數據體量最大的公司,這些海量數據是山東農擔的核心資產和重要生產要素。
服務效率更快
“讓數據多跑路,讓客戶少跑腿”,山東農擔充分運用大數據精準畫像并篩選形成客戶白名單提供給金融機構,降低銀行獲客成本,實現精準觸達客戶,引導銀行通過競爭讓利于民,減少客戶資料提交,增強了貸款易得性和客戶獲得感。
目前,山東農擔已累計為全省25萬戶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1491億元,新增、在保、累保金額和風險防控等多項主要指標穩居全國第一,累計代償率0.29%,較全國農擔體系均值低1個百分點,考慮回款后的代償率僅為0.19%,累計為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減負100多億元,有效破解“三農”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此外,山東農擔搭載證照識別、掃碼付費、電子合同等功能,打通與主要合作銀行的系統互聯,實現業務線上辦理,為農服務效率質量顯著提升。陳祥志介紹,業務人員每人每天處理業務量從過去的8—10筆提升到現在的25—30筆,單個項目平均辦理時間從7—10天壓縮到1—3天,人均在保額達到2.19億元、376個項目,遠高于全國0.95億元、296個項目的平均標準。
主動獲客能力更強
為實現讓合作銀行像網上開店一樣入駐平臺“銷售”貸款產品,山東農擔在全國首創了“24小時不打烊”的業務辦理平臺。在該平臺,客戶經過預審后可貨比三家自主選擇貸款銀行,銀行登錄平臺進行“搶單”,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手機掃碼實現足不出戶拿到貸款,有效提升了客戶獲得感和滿意度。
截至目前,平臺累計獲客2萬筆、金額181.4億元,銀行接單1.28萬筆,金額110億元,撮合成功率達63%,農業農村部高度認可并專題到公司調研,該平臺榮獲“省級大數據創新應用優秀解決方案”“全省十大優秀金融創新產品”,全國農擔體系數字化轉型觀摩會在濟南召開,推廣公司經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