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句話,華為應該最有感觸。2016年,任正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華為28年堅持只做一件事,即對準信息通信領域這個“城墻口”沖鋒。幾十人的時候如此進攻,現在20多萬人還是這樣沖鋒。作為一家科技企業,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近十年來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已超過9773億元。華為2022年年報顯示,研發費用支出為1615億元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25.1%。截至2022年年底,華為的研發員工超過11.4萬名,占員工總數的55.4%。
日前,在2023年華為分析師大會期間,華為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競賽管理部部長王愛猛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王愛猛介紹說,在中國的沃土上,自1996年華為和清華大學聯合發起首屆中國高校電子設計競賽后,華為作為主要貢獻企業一直積極參與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今年是華為與該賽事合作的第27年(第18屆)。一方面,華為在大賽中共同發布產業愿景及技術挑戰,共同定義“世界級大問題”,構建戰略協同;另一方面,通過“愿景假設+應用研究”雙輪驅動,共同推進中國科研和人才與世界同步,圍繞基礎理論、先進技術、交叉領域開展聯合研究。
高校與企業作為青年成長的重要平臺,是打通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推手,青年創新活力的激發,離不開校企之間的攜手合作。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華為積極與高校攜手,王愛猛表示,“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是我們在國內主要的合作賽事,同時華為在全球開展頂尖賽事合作,參與全球人才的培養,并吸引全球頂尖創新人才加入華為,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做貢獻?!?/p>
1996年,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CPC)進入中國,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華為從2012年以來,連續10年贊助ICPC在中國的競賽,華為也是ICPC全球總決賽和多個區域賽的頂級贊助商。3月24—26日,在上海大學舉行的“華為杯”第47屆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ICPC)亞洲區決賽中,共有150多所高校的310多支隊伍參賽,參賽人數超過1,000人。華為作為冠名贊助方,全程支持并參與了這個大賽,并在賽事期間,聯合承辦方上海大學,開展了多項重要活動。具體包括:支持正賽活動并提供獎金,激勵范圍約包括100支賽隊以及教練,吸引選手們在正賽中頑強拼搏,發揮高水平;首次在此項賽事中舉行華為挑戰賽,并設獎約150人,通過企業實際難題,激發選手們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產業問題的興趣,提升其實戰水平;開展華為企業展示和座談會,讓選手們貼近了解企業的業務范圍,牽引選手們積極投身到國家產業建設中來。
王愛猛告訴記者,“許多從大賽中脫穎而出的選手已經成為優秀的技術專家,為華為和ICT技術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小伙子朱國富,大學畢業加入華為,兩年就解決了兩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光通信難題,實現了產品性能很大的提升,并通過真才實學和持續的努力鉆研,發揮越來越大的貢獻?!?/p>
王愛猛表示,華為發現通過這種國際國內的大賽,涌現出來的人才還是比較高端的,未來有可能成為技術領軍人才,所以華為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未來,華為也將繼續嘗試在各個大賽中放入業界的難題,比如說來自華為的和 ICT產業界的頂尖的問題,通過校企合作,讓選手了解工業界的現實問題和一些未來戰略性的科學技術,打通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為全球人才提供發展自身的廣闊平臺。(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嚴圣禾通訊員姚麗婷)